9CaKrnK9cna biz.huanqiu.comarticle知乎周源创业两三事:前团队曾不要工资要也想跟着干/e3pmh1rv3/e3pn61ned说起知乎,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站在知乎背后的男人,大概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虽是知乎创始人兼CEO,他但却谦虚的自称“知乎第001号员工”,在网站上搜索其名字,多是关于产品动态的发声,鲜有其个人的经历。他,就是知乎的CEO周源。很少接受采访的他最近做客一档由腾讯大学自制的名为《CEO来了》的节目,我有幸在现场参与了访谈的全过程,三个小时的交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CEO,所以,今天我想更多地聊聊关于周源这个人。周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新闻工作者,母亲是教师,分工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小时候的周源比较调皮,母亲总是会耐心地引导。父亲则相对严厉,对工作要求极高。当周源有事询问时,父亲从来不会帮着做决定,而是反问周源想怎么做,教他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承担后果的责任感。尽管出生于非一线城市贵阳,周源却在90年代初就接触到父亲工作用的386笔记本,非常难得。那时,计算机对于周源只觉是新奇的玩具,没想到却成为他成人后的事业。周源大学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的电子计算机系,毕业后先是进入了一家公司做程序员,由于无法强烈感受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机缘巧合下便转行做了IT记者。历经无数采访,他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生生死死的变化,却苦于作为旁观者和记录者无力改变。于是,渴望主导浪潮的周源选择了裸辞,创业。仅带着一万多块钱,面对不知道是否能找到投资人的未知,周源第一次创业选择了大数据领域做Mate搜索,主攻数据分析和模拟。但事实上,当时的市场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不需要靠数据分析来驱动决策,所以很快,Mate搜索的现金流就跟不上了。Mate搜索的最后一天,周源哭了。公司陷于困难却无力拯救,自己不甘心。同样不甘心的还有团队,当时周源和团队坦诚公司已经无法继续的情况,令人意外的是,员工纷纷表态:“不就是没钱吗,我们可以不要工资。”多年后的今天,周源在节目中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依旧感动,是怎样的一群人,宁愿不要工资,也想继续下去。可再好的团队却也抵不住现实的残忍,周源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心情糟糕的周源决定换个地方休息一阵,去西藏吧。想起那段特殊的“旅行”,周源打趣道:“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别去这么高难度的地方休息。”没错,刚到西藏,周源就受到了高原反应的折磨,硬生生在拉萨躺了一周。然而,这段时间的静置,给了周源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他彻底意识到,创业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产品是不是能解决一个真实的需求。「薄发」休整了几个月,周源重新出发。当时 Facebook前CTO出了一款叫做Quora的产品,让他想起了2007年的一次实践,那时候周源和朋友合作开发了apple4.us网站,为各行各业喜爱苹果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虽然在当时看来只是一个业余爱好,没有实质性下文,却在周源心中埋下了知乎的种子。apple4.us的实践再加上Quora的启发,让周源和当初apple4.us的发起人张亮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做知乎,由周源担任CEO。周源还清晰地记得,第二天9:45,张亮给他打电话,问他在隔了一夜之后是否后悔答应做知乎。在确认了两人做知乎的决心后,张亮当晚便安排了与天使投资人见面。周源在节目中说道:“那天下午就准备了三页纸,第一页写商业计划书,每个月要干些什么;第二页是这个月的计划和预算;第三页是投多少钱,给多少股份。晚上,带着三页纸就去见了天使投资人。”就这样,知乎诞生了。拿到天使投资后的知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组建团队,周源想起了第一次创业时的小伙伴们。他挨个给大家打电话:“咱们再创一次业吧!”尽管当时的兄弟们离开Mata之后为了生计都各自去了新的去处,但接到周源的电话,还是都决定放弃工作继续跟着周源干。后来,周源才知道,其中一个在接到电话时恰好是夫人生产前两个月,本想找一个安稳成熟的公司,寻求长期的保障,但接到周源电话后还是决定选择这条更具风险的路。周源在节目中回忆:“回过头去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答应吗?我觉得可能我要打几个问号”或许团队曾经创业失败过,但彼此的认同感和信任却从未消逝。「初心」从2011年到今天,知乎已走过七个年头。从最初的小众精英聚集地到大众化社交平台,不可否认,知乎可以说是中文互联网里高质量的内容来源。至今,知乎注册人数已达1.6亿,成为国内第一知识社交平台。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说,知乎是一家“文火炖汤”的慢公司,融资慢,转型也慢,两年半之后才决定对外开放。对此,周源在节目中解释道:早期的慢节奏是知乎主动选择的结果,迅速开放不利于社区的氛围和机制的构建,且知乎主要的内容诉求是沉淀性内容而非时效性内容,也就不过于追求快了。但是,从公司角度来说,知乎要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博得一席之地,必须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创新力,从这点上来说,知乎不仅不慢,还要做走得更快的公司。有人说,面对同类型产品悟空问答的强势崛起,知乎压力会很大吧。周源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发展策略,知乎无需回避。从解决用户需求方面来说,知乎不是把用户当作一种内容生产方式,再用它换取广告收入。“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帮助大家认识世界,能够持续迭代,最终的评判标准是用户是否能够变成这件事情里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周源在节目中说。尽管面对商业化的诱惑和外界的质疑声,知乎仍竭力保持初心,还是最初那个用户的分享社区,一切还是用户为大。「坦然」节目的最后,周源向其他CEO提问:你在创业过程中,哪一刻怀疑过自己?这何尝不是周源自己曾有过的经历。他谈到了创业的四个阶段:第一个状态,行业不相信,此时对团队影响还不大;第二个状态,再往前推进,投资人不相信。第三个状态,已经感觉困难重重,偏偏连团队成员也开始质疑,尽管满肚子委屈却只能硬撑下去。第四个状态,经历了行业、投资人、团队的不相信,终于在某个夜深人静时,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未来等待自己的是否是更长的黑夜……这是属于他们的CEO时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纠结时刻,熬过去,就好了。 “每个创业者,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个时刻。他如果现在还能站在你面前说这些,可能他已经经历过了。”带着仿佛经历世事的云淡风轻,节目中的周源淡淡的说道。三个小时的访谈录制,坐在我们面前的的周源不是一个用户上亿的企业CEO,而是一个像你我一样,为着目标、理想不懈追求的普通人。想进一步了解周源及知乎更多的故事,请关注腾讯大学《CEO来了》周源专题节目。蔚来汽车CEO李斌、VIPKID CEO米雯娟、每日优鲜CEO徐正、快手CEO宿华、Keep CEO王.宁等互联网巨头创始人都纷纷做客节目,节目在腾讯大学、腾讯视频、腾讯科技、36氪等平台首发上线。1528423020000责编:郑媛媛东北新闻网152842302000011[]{"email":"zhengyuanyuan@huanqiu.com","name":"郑媛媛"}
说起知乎,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站在知乎背后的男人,大概很少有人会去了解。虽是知乎创始人兼CEO,他但却谦虚的自称“知乎第001号员工”,在网站上搜索其名字,多是关于产品动态的发声,鲜有其个人的经历。他,就是知乎的CEO周源。很少接受采访的他最近做客一档由腾讯大学自制的名为《CEO来了》的节目,我有幸在现场参与了访谈的全过程,三个小时的交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CEO,所以,今天我想更多地聊聊关于周源这个人。周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新闻工作者,母亲是教师,分工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小时候的周源比较调皮,母亲总是会耐心地引导。父亲则相对严厉,对工作要求极高。当周源有事询问时,父亲从来不会帮着做决定,而是反问周源想怎么做,教他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承担后果的责任感。尽管出生于非一线城市贵阳,周源却在90年代初就接触到父亲工作用的386笔记本,非常难得。那时,计算机对于周源只觉是新奇的玩具,没想到却成为他成人后的事业。周源大学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的电子计算机系,毕业后先是进入了一家公司做程序员,由于无法强烈感受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机缘巧合下便转行做了IT记者。历经无数采访,他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生生死死的变化,却苦于作为旁观者和记录者无力改变。于是,渴望主导浪潮的周源选择了裸辞,创业。仅带着一万多块钱,面对不知道是否能找到投资人的未知,周源第一次创业选择了大数据领域做Mate搜索,主攻数据分析和模拟。但事实上,当时的市场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不需要靠数据分析来驱动决策,所以很快,Mate搜索的现金流就跟不上了。Mate搜索的最后一天,周源哭了。公司陷于困难却无力拯救,自己不甘心。同样不甘心的还有团队,当时周源和团队坦诚公司已经无法继续的情况,令人意外的是,员工纷纷表态:“不就是没钱吗,我们可以不要工资。”多年后的今天,周源在节目中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依旧感动,是怎样的一群人,宁愿不要工资,也想继续下去。可再好的团队却也抵不住现实的残忍,周源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心情糟糕的周源决定换个地方休息一阵,去西藏吧。想起那段特殊的“旅行”,周源打趣道:“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别去这么高难度的地方休息。”没错,刚到西藏,周源就受到了高原反应的折磨,硬生生在拉萨躺了一周。然而,这段时间的静置,给了周源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他彻底意识到,创业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产品是不是能解决一个真实的需求。「薄发」休整了几个月,周源重新出发。当时 Facebook前CTO出了一款叫做Quora的产品,让他想起了2007年的一次实践,那时候周源和朋友合作开发了apple4.us网站,为各行各业喜爱苹果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虽然在当时看来只是一个业余爱好,没有实质性下文,却在周源心中埋下了知乎的种子。apple4.us的实践再加上Quora的启发,让周源和当初apple4.us的发起人张亮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做知乎,由周源担任CEO。周源还清晰地记得,第二天9:45,张亮给他打电话,问他在隔了一夜之后是否后悔答应做知乎。在确认了两人做知乎的决心后,张亮当晚便安排了与天使投资人见面。周源在节目中说道:“那天下午就准备了三页纸,第一页写商业计划书,每个月要干些什么;第二页是这个月的计划和预算;第三页是投多少钱,给多少股份。晚上,带着三页纸就去见了天使投资人。”就这样,知乎诞生了。拿到天使投资后的知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组建团队,周源想起了第一次创业时的小伙伴们。他挨个给大家打电话:“咱们再创一次业吧!”尽管当时的兄弟们离开Mata之后为了生计都各自去了新的去处,但接到周源的电话,还是都决定放弃工作继续跟着周源干。后来,周源才知道,其中一个在接到电话时恰好是夫人生产前两个月,本想找一个安稳成熟的公司,寻求长期的保障,但接到周源电话后还是决定选择这条更具风险的路。周源在节目中回忆:“回过头去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答应吗?我觉得可能我要打几个问号”或许团队曾经创业失败过,但彼此的认同感和信任却从未消逝。「初心」从2011年到今天,知乎已走过七个年头。从最初的小众精英聚集地到大众化社交平台,不可否认,知乎可以说是中文互联网里高质量的内容来源。至今,知乎注册人数已达1.6亿,成为国内第一知识社交平台。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说,知乎是一家“文火炖汤”的慢公司,融资慢,转型也慢,两年半之后才决定对外开放。对此,周源在节目中解释道:早期的慢节奏是知乎主动选择的结果,迅速开放不利于社区的氛围和机制的构建,且知乎主要的内容诉求是沉淀性内容而非时效性内容,也就不过于追求快了。但是,从公司角度来说,知乎要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博得一席之地,必须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创新力,从这点上来说,知乎不仅不慢,还要做走得更快的公司。有人说,面对同类型产品悟空问答的强势崛起,知乎压力会很大吧。周源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发展策略,知乎无需回避。从解决用户需求方面来说,知乎不是把用户当作一种内容生产方式,再用它换取广告收入。“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帮助大家认识世界,能够持续迭代,最终的评判标准是用户是否能够变成这件事情里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周源在节目中说。尽管面对商业化的诱惑和外界的质疑声,知乎仍竭力保持初心,还是最初那个用户的分享社区,一切还是用户为大。「坦然」节目的最后,周源向其他CEO提问:你在创业过程中,哪一刻怀疑过自己?这何尝不是周源自己曾有过的经历。他谈到了创业的四个阶段:第一个状态,行业不相信,此时对团队影响还不大;第二个状态,再往前推进,投资人不相信。第三个状态,已经感觉困难重重,偏偏连团队成员也开始质疑,尽管满肚子委屈却只能硬撑下去。第四个状态,经历了行业、投资人、团队的不相信,终于在某个夜深人静时,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未来等待自己的是否是更长的黑夜……这是属于他们的CEO时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纠结时刻,熬过去,就好了。 “每个创业者,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个时刻。他如果现在还能站在你面前说这些,可能他已经经历过了。”带着仿佛经历世事的云淡风轻,节目中的周源淡淡的说道。三个小时的访谈录制,坐在我们面前的的周源不是一个用户上亿的企业CEO,而是一个像你我一样,为着目标、理想不懈追求的普通人。想进一步了解周源及知乎更多的故事,请关注腾讯大学《CEO来了》周源专题节目。蔚来汽车CEO李斌、VIPKID CEO米雯娟、每日优鲜CEO徐正、快手CEO宿华、Keep CEO王.宁等互联网巨头创始人都纷纷做客节目,节目在腾讯大学、腾讯视频、腾讯科技、36氪等平台首发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