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f73flum9j capital.huanqiu.comarticleESG视点 | 不受海外负面情绪影响 国内ESG投资市场不断增长/e5d59phvs/f8c7sm40k/f8c7u9h1n近两年来,围绕ESG,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有一些扰动的信息和争议,尤其是2022年马斯克炮轰ESG,更是将ESG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对ESG的这些质疑有没有给ESG投资带来困扰和阻力?这些争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内ESG投资市场有没有受到海外这些争论的影响?……围绕这些问题, 环球 “ESG会客厅”邀请到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作为国内可持续投资的引领者和深度践行者,请她从投资者角度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针对海外一些反对ESG的声音,她认为在归因上,可能有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短期能源危机导致的冲击和影响,但她认为核心问题并不在此,而是ESG自身供需发展的不同步,她说:“我认为讨论和争议的核心并不是大家要不要做ESG绩效的提升或者坚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于看到现在市场上一些常用的ESG数据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等,这些还没有跟得上整个ESG投资速度的进程。” 作为ESG专业投资人,在韩晓燕看来,现在ESG全球资金管理规模急速上涨,又有很多资金涌入,在需求端的驱动下,供给端,比如人才的储备以及资管公司的能力建设等方面,速度并没有匹配上需求,所以在资金驱动下可能会有过度包装等问题的发生,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监管和投资界已经逐步意识到这些,我们现在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比如数据、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包括对第三方的评价体系和服务机构、鉴证机构的规范等,这是讨论的核心,也是解决近期扰动因素的核心,并没有否定ESG投资的价值。”她说。那么,国内的ESG投资环境究竟是怎样呢?有没有受国外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韩晓燕的看法是:“反观国内,我们看到跟海外特别不一样的状态,我们其实是很受鼓舞的,在双碳的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越来越意识到ESG是资本市场,特别是资产管理实现碳中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已经在大多数资管机构有这种长期的资金提供方形成了共识。”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可以看到整个资本市场上讨论ESG是非常火热的,没有因为海外ESG的争议有什么扰动,大家的信心反而是越来越坚定了。资本市场比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公募基金行业的ESG基金发行,其实都在进入一个快车道。公募基金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大部分都是两千多亿的规模,越来越多的比较科学地界定ESG产品出来,我们看到的趋势都是向好的。”她说。作为一名投资者,韩晓燕的这一信心除了来自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更来自自身坚定的认为ESG是对企业的发展有助益的。“作为一个ESG从业者,我们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ESG对投研理念,包括投研框架和整个视角都有一个很好的补充,并不与其之前传统的优质赛道相冲突,能够在更前瞻的维度上补充很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后续会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大,这点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ESG投资不会受到这些短期因素的扰动。”她说。在韩晓燕看来,在国内的ESG投资市场,不但没有受到海外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增长,“我们看到很多国内的长期资金现在都是非常认真严谨地去研究ESG,也在做一些落地,这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她说。而在政策领域, ESG乃至更广泛的绿色金融也有很多进展,都印证着资本市场的这种信心,比如2022年7月,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统一整个绿色债券市场的整体原则框架,中国保险资管协会也发起尽责管理的倡议,也是一些很明确的信号,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对ESG的力度是在不断加大的。168257680255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玮环球网168257680255111[]{"email":"zhangwei@huanqiu.com","name":"张玮"}
近两年来,围绕ESG,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有一些扰动的信息和争议,尤其是2022年马斯克炮轰ESG,更是将ESG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对ESG的这些质疑有没有给ESG投资带来困扰和阻力?这些争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内ESG投资市场有没有受到海外这些争论的影响?……围绕这些问题, 环球 “ESG会客厅”邀请到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作为国内可持续投资的引领者和深度践行者,请她从投资者角度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针对海外一些反对ESG的声音,她认为在归因上,可能有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短期能源危机导致的冲击和影响,但她认为核心问题并不在此,而是ESG自身供需发展的不同步,她说:“我认为讨论和争议的核心并不是大家要不要做ESG绩效的提升或者坚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于看到现在市场上一些常用的ESG数据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等,这些还没有跟得上整个ESG投资速度的进程。” 作为ESG专业投资人,在韩晓燕看来,现在ESG全球资金管理规模急速上涨,又有很多资金涌入,在需求端的驱动下,供给端,比如人才的储备以及资管公司的能力建设等方面,速度并没有匹配上需求,所以在资金驱动下可能会有过度包装等问题的发生,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监管和投资界已经逐步意识到这些,我们现在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比如数据、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包括对第三方的评价体系和服务机构、鉴证机构的规范等,这是讨论的核心,也是解决近期扰动因素的核心,并没有否定ESG投资的价值。”她说。那么,国内的ESG投资环境究竟是怎样呢?有没有受国外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韩晓燕的看法是:“反观国内,我们看到跟海外特别不一样的状态,我们其实是很受鼓舞的,在双碳的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越来越意识到ESG是资本市场,特别是资产管理实现碳中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已经在大多数资管机构有这种长期的资金提供方形成了共识。”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可以看到整个资本市场上讨论ESG是非常火热的,没有因为海外ESG的争议有什么扰动,大家的信心反而是越来越坚定了。资本市场比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公募基金行业的ESG基金发行,其实都在进入一个快车道。公募基金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大部分都是两千多亿的规模,越来越多的比较科学地界定ESG产品出来,我们看到的趋势都是向好的。”她说。作为一名投资者,韩晓燕的这一信心除了来自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更来自自身坚定的认为ESG是对企业的发展有助益的。“作为一个ESG从业者,我们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ESG对投研理念,包括投研框架和整个视角都有一个很好的补充,并不与其之前传统的优质赛道相冲突,能够在更前瞻的维度上补充很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后续会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大,这点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ESG投资不会受到这些短期因素的扰动。”她说。在韩晓燕看来,在国内的ESG投资市场,不但没有受到海外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增长,“我们看到很多国内的长期资金现在都是非常认真严谨地去研究ESG,也在做一些落地,这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她说。而在政策领域, ESG乃至更广泛的绿色金融也有很多进展,都印证着资本市场的这种信心,比如2022年7月,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统一整个绿色债券市场的整体原则框架,中国保险资管协会也发起尽责管理的倡议,也是一些很明确的信号,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对ESG的力度是在不断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