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OMfXnhf37 capital.huanqiu.comarticle本土化是ESG国际标准在中国“最后一公里”的落地/e5d59phvs/f8c7sm40k/f8c7u4lp7ESG作为一种评价体系,是投资者系统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内ESG披露标准建设来看,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强制性披露已成必然。然而,由于目前国际标准大多并未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业的适配性并不高,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较早开展ESG工作的行业,在ESG建设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国际标准和企业适配性方面仍存在对标难的问题。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202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ESG标准高峰论坛致辞中曾深有感触的说:“中国纺织企业尚且难以达到全部披露要求,而且标准大多对纺织行业实质性体现不足,缺乏中国特色与行业特色。”因此,在ESG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需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需求,制定出规范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本土化行业ESG标准,为企业在提升合规管理,挖掘商业机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路径。 为推动纺织服装行业ESG标准建设,3月3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承办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ESG标准高峰论坛上,鼎力可持续发展数字科技CEO王德全、环球网副总经理李留申、嘉实基金ESG负责人韩晓燕、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总监袁圆、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院苏正华等,各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希望通过共同探讨,以多元化的视角跨界共论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为行业ESG标准建设工作提供宝贵的建议。本土化是中国企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最佳过渡关于ESG标准本土化建设的必要性。嘉实基金ESG负责人韩晓燕认为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个方面是ESG的国际性标准虽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相对成熟,但在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市场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政策关注点,ESG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在中国,ESG发展时间比较短,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很难用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来对标中资的公司,因此她认为当前非常有必要在短期内,甚至中长期内先开发一个本土特色的ESG标准,“这一标准既要考虑产业结构的特点,还要针对不同的行业,聚焦不同的议题。”她说。她认为推行ESG本土化的另一个理由是,如何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目标,以及在企业层面,如何去平衡短期业绩与中长期发展的关系,尤其短期来说,无论是投资端还是企业发展,都很难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一个本土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考虑自己产业发展的一些特点,需要有一个过渡。”她说。 国际标准的普适性致使无法给中小企业一些实操性的指导关于推动ESG标准本土化对中国企业的益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总监袁圆基于在工作实践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国际的一些标准在中国落地和推广,所以她的看法是:“我们非常需要本土的标准来做一些国际标准‘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她分析说,因为国际标准强调的是普适性和通用性,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界定报告的方法或者准则,但也正是由于它的普适性,决定了它在指标层面没有办法兼顾到本土性很细节的东西。她进一步阐释说,“因为国际标准给企业保留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而且在报告的原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实质性,这两个原则的结合使用就突出了企业在ESG披露和管理中必须高度结合所在地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实质性议题选择就要突出自己的行业特色,而在这个过程中,GRI的标准是没办法给到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一些实操性的指导的。这就需要本土的标准和本土的指引,来填补这个空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在运用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做到一个很好的衔接。”她举例解释说,比如在公司治理这个指标中,只到了二级指标这个层面,在二级指标向下,比如在供应链管理上如何披露对供应商的管理,监管手段和方法是什么样子的,再往下,运用了哪些适用于纺织行业,并且在中国相对比较主流的管理办法是什么,对供应商问卷的要求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非常细节的,并且具备高度可操作性的内容就需要本土的标准和指引,而且,这些细化工作做好了,也易于理解国际标准,是中国企业去跟投资人、金融机构包括外部的经销商沟通的一个很关键的内容。她认为,本土标准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和管理,在国际标准的接轨上,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像中国纺联这样,做的一些既能立足本土的需求又能够与国际对标的工作,可以给其他行业ESG标准的提升,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本土化标准和国际标准差异性最大之处在社会议题和治理方面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中国ESG本土化标准制定势在必行。那么,本土化标准的制定具体怎么落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韩晓燕作为嘉实基金ESG负责人,她从资本角度告诉我们,资本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候是如何考虑的,是怎么看待国际标准和本土化标准的。她说,“我们在投资评估的过程中,会看到一些国际的评估体系有上千个指标,不同的行业有行业特异性的指标,也有一些共通性的指标,对海外市场来说,它需要越来越多的指标让投资机构能够区分出行业领先者和落后者。但对我们来说,落到本土的投资性视角上,考虑当前ESG阶段发展的特点之后,有一些指标跟我们是不相关的,有些指标不是优先事项,所以我们在评估端框架的构建来说,识别出来的实质性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而在国际标准和本土化标准的态度上,她说:“我们作为投资机构来说,是以全球的一些标准为起点的,毕竟海外的发达市场积累了非常多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也有一些固定的成功模式,当然对于本土实践来说,面临一些问题,也有一些机遇,所以核心就是基于国际的一些框架和标准,去做一个本土的落地。这其中落地是最核心的,短期的路径和长期与全球最佳标准要连接起来。”她说,“单纯讲概念或者讲情怀,对长期的去实践这个标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至于在本土化标准制定过程中,哪些方面要更多的借鉴国际标准,哪些方面要提升本土化的比重,韩晓燕的经验是,平时多关注MSCI、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标普全球(S&P Global)、路孚特(Refinitiv)、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等国际知名评级体系,从中找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关键性议题识别的经验,对我们本土来说,粗略的框架,自上而下的一二级指标体系层面可能是比较相近。”而需要本土化的部分,则是“当落地到比较细节的一些行业标准,一些实质性的指标,一些需要披露的标准层面,还是需要更本土化一些。”她说。而在本土和海外的标准里面,韩晓燕认为差异性最大的部分是在社会议题和治理,这一差异体现在各个行业中。她解释说:“在环境议题方面,全球的共识性是比较强的,但社会和治理上是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考量,所以本土过程中在‘S’部分向下一些细节的指标,还有治理向下的指标就会有非常多本土特色。比如董事会的稳定性,管理监督的有效性。”她举例说,“我们也非常关注财务治理,但我们对财务的关注不是财务的绩效以及营利增长,我们对财务治理的定义是整个的内控制度以及财务的信息披露,整个审计流程的合规性等。”本土化是中国参与国际舞台的蓄力ESG是从欧美发达经济体开始启动,发展,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披露标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像纺织行业这样一些国际贸易参与比较多的行业,还有在全球的投资机构参与比较多的一些行业,首先要做一些国际的接轨,争取短期内,在本土化或者中国特色这个主题上形成实操性较强的一个体系和披露的标准,中长期来说,中国要参与到整个国际舞台上来,要提升我们的话语权,逐步与全球最佳标准去对接,甚至去主导全球的可持续标准。”鼎力可持续发展数字科技CEO王德全说。168083310174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玮环球网168083310174611[]{"email":"zhangwei@huanqiu.com","name":"张玮"}
ESG作为一种评价体系,是投资者系统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内ESG披露标准建设来看,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强制性披露已成必然。然而,由于目前国际标准大多并未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业的适配性并不高,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较早开展ESG工作的行业,在ESG建设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国际标准和企业适配性方面仍存在对标难的问题。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202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ESG标准高峰论坛致辞中曾深有感触的说:“中国纺织企业尚且难以达到全部披露要求,而且标准大多对纺织行业实质性体现不足,缺乏中国特色与行业特色。”因此,在ESG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需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需求,制定出规范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本土化行业ESG标准,为企业在提升合规管理,挖掘商业机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路径。 为推动纺织服装行业ESG标准建设,3月3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承办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ESG标准高峰论坛上,鼎力可持续发展数字科技CEO王德全、环球网副总经理李留申、嘉实基金ESG负责人韩晓燕、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总监袁圆、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院苏正华等,各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希望通过共同探讨,以多元化的视角跨界共论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为行业ESG标准建设工作提供宝贵的建议。本土化是中国企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最佳过渡关于ESG标准本土化建设的必要性。嘉实基金ESG负责人韩晓燕认为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个方面是ESG的国际性标准虽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相对成熟,但在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市场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政策关注点,ESG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在中国,ESG发展时间比较短,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很难用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来对标中资的公司,因此她认为当前非常有必要在短期内,甚至中长期内先开发一个本土特色的ESG标准,“这一标准既要考虑产业结构的特点,还要针对不同的行业,聚焦不同的议题。”她说。她认为推行ESG本土化的另一个理由是,如何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目标,以及在企业层面,如何去平衡短期业绩与中长期发展的关系,尤其短期来说,无论是投资端还是企业发展,都很难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一个本土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考虑自己产业发展的一些特点,需要有一个过渡。”她说。 国际标准的普适性致使无法给中小企业一些实操性的指导关于推动ESG标准本土化对中国企业的益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总监袁圆基于在工作实践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国际的一些标准在中国落地和推广,所以她的看法是:“我们非常需要本土的标准来做一些国际标准‘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她分析说,因为国际标准强调的是普适性和通用性,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界定报告的方法或者准则,但也正是由于它的普适性,决定了它在指标层面没有办法兼顾到本土性很细节的东西。她进一步阐释说,“因为国际标准给企业保留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而且在报告的原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实质性,这两个原则的结合使用就突出了企业在ESG披露和管理中必须高度结合所在地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实质性议题选择就要突出自己的行业特色,而在这个过程中,GRI的标准是没办法给到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一些实操性的指导的。这就需要本土的标准和本土的指引,来填补这个空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在运用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做到一个很好的衔接。”她举例解释说,比如在公司治理这个指标中,只到了二级指标这个层面,在二级指标向下,比如在供应链管理上如何披露对供应商的管理,监管手段和方法是什么样子的,再往下,运用了哪些适用于纺织行业,并且在中国相对比较主流的管理办法是什么,对供应商问卷的要求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非常细节的,并且具备高度可操作性的内容就需要本土的标准和指引,而且,这些细化工作做好了,也易于理解国际标准,是中国企业去跟投资人、金融机构包括外部的经销商沟通的一个很关键的内容。她认为,本土标准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和管理,在国际标准的接轨上,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像中国纺联这样,做的一些既能立足本土的需求又能够与国际对标的工作,可以给其他行业ESG标准的提升,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本土化标准和国际标准差异性最大之处在社会议题和治理方面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中国ESG本土化标准制定势在必行。那么,本土化标准的制定具体怎么落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韩晓燕作为嘉实基金ESG负责人,她从资本角度告诉我们,资本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候是如何考虑的,是怎么看待国际标准和本土化标准的。她说,“我们在投资评估的过程中,会看到一些国际的评估体系有上千个指标,不同的行业有行业特异性的指标,也有一些共通性的指标,对海外市场来说,它需要越来越多的指标让投资机构能够区分出行业领先者和落后者。但对我们来说,落到本土的投资性视角上,考虑当前ESG阶段发展的特点之后,有一些指标跟我们是不相关的,有些指标不是优先事项,所以我们在评估端框架的构建来说,识别出来的实质性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多。”而在国际标准和本土化标准的态度上,她说:“我们作为投资机构来说,是以全球的一些标准为起点的,毕竟海外的发达市场积累了非常多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也有一些固定的成功模式,当然对于本土实践来说,面临一些问题,也有一些机遇,所以核心就是基于国际的一些框架和标准,去做一个本土的落地。这其中落地是最核心的,短期的路径和长期与全球最佳标准要连接起来。”她说,“单纯讲概念或者讲情怀,对长期的去实践这个标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至于在本土化标准制定过程中,哪些方面要更多的借鉴国际标准,哪些方面要提升本土化的比重,韩晓燕的经验是,平时多关注MSCI、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标普全球(S&P Global)、路孚特(Refinitiv)、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等国际知名评级体系,从中找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关键性议题识别的经验,对我们本土来说,粗略的框架,自上而下的一二级指标体系层面可能是比较相近。”而需要本土化的部分,则是“当落地到比较细节的一些行业标准,一些实质性的指标,一些需要披露的标准层面,还是需要更本土化一些。”她说。而在本土和海外的标准里面,韩晓燕认为差异性最大的部分是在社会议题和治理,这一差异体现在各个行业中。她解释说:“在环境议题方面,全球的共识性是比较强的,但社会和治理上是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考量,所以本土过程中在‘S’部分向下一些细节的指标,还有治理向下的指标就会有非常多本土特色。比如董事会的稳定性,管理监督的有效性。”她举例说,“我们也非常关注财务治理,但我们对财务的关注不是财务的绩效以及营利增长,我们对财务治理的定义是整个的内控制度以及财务的信息披露,整个审计流程的合规性等。”本土化是中国参与国际舞台的蓄力ESG是从欧美发达经济体开始启动,发展,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披露标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像纺织行业这样一些国际贸易参与比较多的行业,还有在全球的投资机构参与比较多的一些行业,首先要做一些国际的接轨,争取短期内,在本土化或者中国特色这个主题上形成实操性较强的一个体系和披露的标准,中长期来说,中国要参与到整个国际舞台上来,要提升我们的话语权,逐步与全球最佳标准去对接,甚至去主导全球的可持续标准。”鼎力可持续发展数字科技CEO王德全说。